当前位置: 首页 >> 党建工作 >> 正文

打造“智慧思政E家” 创新网络思政育人新生态

发布者:郝平 [发表时间]:2022-06-29 [来源]: [浏览次数]:

以“云大物移智”为代表的新一代网络信息技术正在重塑校园生活,互联网已经成为意识形态斗争的“主战场”,网络思政是高校立德树人的全天候阵地。学校作为“全国‘双高计划’A档建设单位”,依托“全国教育信息化试点单位”“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实验校”“陕西省高等学校智慧校园示范校”等建设成果,聚焦思想政治教育缺乏针对性、实效性的痛点,打造“智慧思政E家”网络教育平台,不断推动新时代网络思政工作创新发展。先后取得“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中心”“教育部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全国党建工作示范高校”等荣誉。

一、项目主题与思路

“智慧思政E家”是以“从‘XIN’开始,用‘I’出发”为建设理念,将互联网“数据思维”融入思政教育,找准信息技术赋能思政育人工作着力点,按照“育人为本,全域赋能,融合创新,重构生态、引领发展”的思路,以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平台构建、资源开发、队伍打造、课程改革、品牌活动”为路径,对接融合打通数据壁垒,汇集学生全成长周期的成长数据,建设“智慧思政”大数据平台,打造网络思政教育管理服务一体化云服务平台,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建构“大网络思政”育人工作格局,实现精准化网络思政育人工作,让数字赋能思想政治工作迸发出更大的育人能量与活力。

1 “智慧思政E家”平台架构图

二、实施方法与过程

(一)一站式“陕工E家”构建,构筑智慧育人新阵地

实施“陕工E家”创新计划,使网络活起来。依据全链接、全融合建设模式打造“陕工E家”移动端,面向教务、学工、党建、一卡通、就业等47个应用系统进行数据、门户、服务的集成全聚合;依托大数据中心,打破数据壁垒,进行学生行为感知、数字画像,全面实时掌握个体的思想动态、学业状况、生活信息等,分析预测思想、心理、学业、家庭等方面的潜在危机或问题,进行全方位的学业、贫困、健康、安全预警;按照“通用集成+定制协同”思路,优化升级移动校园平台,构建为师生用户视角提供自定义、个性化需求的“网络服务空间”,实现差异化分类教育和个性化教育引导;依托全国首批诊断与改进试点院校建设单位,建成人才培养质量数据源头实时采集、动态监测、预警及数据分析系统,客观评价思政教育实际质量和成效,不断改进网络思政教育工作。

(二)全媒体“思政资源”开发,重构空中学习新平台

实施思政资源开发行动计划,使内容新起来。按照“赋能+创新”建设模式,依托虚拟现实技术推动思政资源开发,建成集VR互动体验、多人互动情景体验、AR立德树人文化墙和马院思政工坊4大功能于一体的MR智慧思政实训基地;依托“易班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平台”,用信息技术赋能构建“思想引领+心理咨询+爱国教育+励志感恩+行为养成”五位一体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温馨港”,开发系列微课110门;建成全过程虚实结合的《铸造文化云博物馆》《机床文化云博物馆》等在线体验馆4个,与欧姆龙、亿滋(中国)等企业合作共同设计开发“虚拟车间”。





(三)融合式“育人队伍”建设,提升三全育人新能力

实施教师信息化素养提升计划,使教学智慧起来。2014年学校设立教师发展中心,制定《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标准》《学生信息化素养评价指标体系》,创新“线上线下一体化”培训体系,近三年培训3.6万学时,获全国高校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培训证书501份;承办由教育部主办的“全国职业院校装备制造大类课程思政集体备课会”,持续开展“教坛新秀”“教学能手”“教师教学能力大赛”等多层次教师信息化教学大赛;2021年开展“课程思政建设”主题活动,举行课程思政全员大练兵、课程思政现场教学展示等系列活动,评选“课程思政标兵”“课程思政骨干”教师6名;举办辅导员班会微课、微团课大赛,成立网络爱好者协会、传媒协会、新媒体协会等学生社团,创建个性化网站,开展线上主题活动,建设一支专业化网络思政队伍。

 

(四)模块化“课程体系”改革,打造思政教学新矩阵

实施“耦合育人”行动计划,使思想引领强起来。健全以思政课为核心、综合素质实践课程为支撑、课程思政为辐射的全课程育人体系。出台《课程思政“耦合育人”行动方案》《课程思政思政要素指南》《课程思政教学简报》等制度,整体推动思政育人课程体系改革;以国家、省、校三级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为抓手,以教研课题方式立项在线开放课程思政442门,立项建设课程思政金课81门,上线38门“翻转课堂”,形成课程思政典型案例52,认定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30门,打造形成泛在、移动、个性化课程思政空中学习平台,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课程比例已达80%以上;疫情期间,开发《战“疫”美育微课堂》《战“疫”思政微课堂》《网络思政第一课》,挑选出87门标准化课程、62门精品在线开放课程、8个国家级专业教学资源库,开设公共课869门次、专业课583门次,面向学生、社会开放。

6 《高速切削与五轴加工》课程思政元素鱼骨图

(五)成长链“品牌活动”设计,催生信息时代新人才

实施网络思政品牌活动计划,使同学们动起来。举办“五彩祥云”网络文化节,开展14项目主题活动,包含革命红-依托红色资源,传承革命精神;工院蓝-矢志工业强基,坚守工匠初心;地域黄-深挖地域文化,助推校地融合;生态绿-打造生态文明,晴朗网络空间;活力橙-共建阳光校园,书写活力青春。连续四年举办“学校信息素养大赛”,构建了“一课一营一赛一会”信息素养教育“四个一”模式,近万名学生参加信息素养训练营,作为陕西省职教高校图工委主任单位承办全国高职院校信息素养大赛陕西赛区比赛。成立“微影”大学生网络文化工作室,开展“红色文化主题设计”“美术经典中的党史”等活动;开展网络安全主题教育,每年举办国家安全日、网络安全周、网络机房开放日等活动10余次,覆盖在校学生80%以上。

7 “五彩翔云”大学生网络文化节隆重开幕

三、主要成效及经验

(一)工作成效

1.引领了思政教育改革与创新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推动互联网+教学改革。主持国家资源库3个、参建国家资源库9个;建成国家精品课、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各2门,教育部教指委精品课程7门、省级精品课程和精品在线开放课程44门。获得国家教学成果奖一等奖、二等奖各3项,省教学成果特等奖7项、一等奖10项、二等奖16项;国家教指委教学成果或科学研究成果共计37项;获批“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中心”“教育部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服饰传统手工艺》《高速切削与五轴加工》2门课程被教育部认定为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其2支团队及教师被认定为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和团队。

2.促进了师生信息素养全面提高

夯实信息能力基础,培养智能时代英才。先后获全国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陕西省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2个、陕西省科技厅“众创空间”1个、陕西省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试点学院3个;近三年,教师参加国家级、省级业务能力大赛累计获奖130项,期中教师获国家级教学能力大赛一等奖1项目,二等奖5项,三等奖4项,省级教学能力大赛一等奖17项,省级课堂创新大赛一等奖3项;全国高职信息素养大赛中获教师微课大赛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学生获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获全国最佳讲师称号1名,国赛最佳组织奖3次;学生在全国大学生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国家级金奖1项,国家级技能大赛一等奖17项,二等、三等奖共75项。

 

3.提升了信息化赋能思政教育水平

依托智慧校园建设实施,赋能教育教学改革,助推学校声誉显著提升。信息时代催生全新的大学管理环境,通过提高效率来提升管理水准,助推学校声誉显著提升。学校现为西部唯一入围国家“双高”计划建设A档的高职院校,先后获全国文明单位、全国职业教育先进集体、全国党建工作示范高校、全国示范性职教集团(联盟)培育单位、全国第一批教育信息化试点院校(优秀)、教育部职业院校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试点院校,国家级虚拟仿真实训中心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1个,中央电化教育馆“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实验校”、“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城市节点”单位、全国信息安全职业教育集团副理事长单位、陕西省职教教育学会信息化分会主任委员单位。

(二)主要经验

1.加强顶层设计,统筹协调推进

学校把网络思政工作作为未来发展的战略重点,并在“十四五”规划中明确了发展目标、建设任务和保障条件,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中心统筹、协调和指导,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开展理论与实践研究,建立完善工作机制,强化目标任务分解、问题研究和绩效考核,打造全国网络思政工作品牌。

2.强化能力建设,分享协作并进

强化师生信息化素养,提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鼓励师生参与“智慧校园”技术实践应用研究;鼓励相关专业建立以师生为主体、行业优秀人才为补充的“网络思政”技术团队;鼓励学生参与课程制作等方面的教学改革,为混合式课程建设提供支撑。

3.优化激励机制,培育引导递进

通过系统化的制度设计,明晰部门网络思政育人职责,打破原有考核和激励机制,构建改革创新激励容错机制。进一步夯实学生的中心地位,积极推进网络思政育人、课程思政教学改革,鼓励教师围绕学生成长需求开展相关建设与改革

四、下一步加强和改进的计划

(一)实施设施智能提升计划,打造全新智慧学习新环境

按照“教师智能终端+学生智能终端+智慧教学平台”的思路,加强教学工具、管理、设备等的改革、提升。建设200个智慧学习空间,助力构建新型“智慧课堂”,实现全流程、多模式的人人互通、处处覆盖、时时共享、过程数据采集与管理的网络互动教学空间,拓宽网络思政育人的物理边界。

(二)实施线上线下融合计划,构建网络思政育人新模式

基于学生数字画像进行课程思政信息化平台建设和在线课程资源的开发,立项建设60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鼓励二级学院打造“一院一品”网络思政特色品牌,开展网络思政主题讲座、沙龙研讨、教学比赛、金课共建、观摩学习等多种形式的活动,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全新网络思政育人生态。

(三)实施研究项目培育计划,构建网络实践育人新生态

成果导向,项目研究带动,推进全员育人。确定网络思政实践育人研究方向,制订专项研究指南,邀请国内知名专家担任特聘研究员;课程研究聚焦高等职业院校网络思政教学设计编制、课程思政教学质量考评标准的研制、高等职业院校课程思政项目建设指导意的研制等,提升网络课程思政研究成果研究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