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延安南泥湾村,有一个家喻户晓的老人,她就是侯秀珍。实践队员向当地人打听到侯奶奶家,怀着崇敬的心情拜访侯秀珍老人,倾听南泥湾大生产的故事。
作为南泥湾359旅的后辈,作为一个南泥湾人,侯秀珍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传承着南泥湾精神。“老父亲对我影响最大的就是艰苦奋斗、自力更生,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歌里唱的‘到处是庄稼,遍地是牛羊’是怎么来的?就是艰苦奋斗、自力更生来的。这就是南泥湾精神。”侯秀珍笃定的说道。
如今,前来拜访侯秀珍的人越来越多,她总是不厌其烦地一遍一遍讲着熟稔于心的南泥湾故事。不分白天黑夜、不管刮风下雨,只要有人前来,侯秀珍总是热情接待。“只要我还有气力,就要把南泥湾的故事讲下去,就要把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传统传承下去。”侯秀珍语重心长地说。
【南泥湾精神代代传】
侯秀珍在家中自建的展览馆里,为实践队员讲述了公公刘宝斋在南泥湾战斗的故事。刘宝斋老人曾经是南泥湾359旅九团九连的副连长,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他放弃返城的机会自愿留在南泥湾,直至1984年去世。他的一生都在用实际行动践行“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南泥湾精神。刘宝斋去世后,曾经听故事的侯秀珍,成了讲故事的人。两代人讲了70多年,两代人见证了我们中国站起来,强起来、富起来的过程。侯秀珍见到实践队员高兴的说道:“红色精神的延续靠的就是下一代,建党100年我已经看到成效,建国一百年我依然期待。”
【老镢头刨出个“好江南”】
侯秀珍老人给实践队员拿出了她家的“传家宝”——两把老镢头,一把是珍藏了快80年,她的公公当时用来开荒种地的老镢头;另一把是她用来退耕种树的。两把老镢头,两代人艰苦奋斗的见证。80年前359旅的战士们正是用一把把镢头大开荒,战天地才有了“牛羊成群猪满圈,肥鸭满塘鸡满院”的景象,正是因为359旅的艰苦奋斗,敢为人先,自己动手才有了丰衣足食的结果。
侯秀珍的深情讲述,将实践队员的思绪带回到那段火热的岁月,让大家可以深刻感受到当年革命战士激情澎湃的战斗豪情,也让实践队员深感传承南泥湾精神身肩重任。